admin 发表于 2018-12-20 19:20:36

争论是树墙,换位思考是搭桥

在生活与工作中,在讨论棘手的问题或商量复杂的事情时,与他人持有不同 的意见和观点,这是难免的。此时,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对方,很可能 会使对方处于尴尬境地,甚至得罪了他。
当我们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时,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就是:试图通过争 论贏得对方。如果自身原本就比较冲动、武断,容易一上来就指责别人错了,.这 常会激起对方的逆反心理。因为这等于在炫耀:“我比你聪明,你得听我的。” 这是一种挑战,只会引起争端和反抗,使对方甚至根本不听我们的话就和我们争 吵起来。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证明什么事儿,大可不必高门大嗓,而要耐心与对方 商讨,这样他人就比较容易听进去,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我们的观点。
米里曾是个爱与人抬杠的推销员,后来因为事业不顺利而求助于职场专家。 听了他的叙述后,专家发现他总是爱跟顾客争辩。结果呢,在口头上虽贏得了不 少辩论,但最终却失掉了客户。
职场专家对米里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,之后对他进行了一番指点。后来,

米里成了明星推销员。我们不妨看看他现在是怎样同顾客说话的:
有位顾客说:“什么?这个牌子的电器?不好丨你们降价我都不稀竿,我要
的是另外一种牌子的。”
过去的米里听到这种话,脸会气得通红,他会马上挑对方所酿品的错,而 讎说不好,对方就越说它好。于是賴越細激烈,对方就更喜欢他的竞争对
手的产品。
现在呢,米里会说:“朋友,你的眼光不错,买他们的绝对错不了。”这样 对方就会雜可说了,鋪了細地。几句,雑就开始介绍 自己产品的优点。
现在回忆起来,米里知道自己过去为什么没业绩了!以往他花了太多时间在
抬杠上,现在他懂得商讨了,事实证明很有效。
“退后也是一种向前”,真正的明白人都应该明白这句话。有些事情假如我 们非要强硬辩解,不仅达不到目的,反而会让自己受伤。争强疾辩不可能消除分歧’ 只能靠协调、商讨去改变他人的观点。
说服他人就是这样:有些话不能直说,就得拐弯抹角地去讲;搞不清对方的 真实意图时,就要投石问路、摸清底细;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、放松警惕, 我们便得绕弯子、兜圈子,甚至用“$欠话”让对方同意。
海岩15岁人伍,没上过几年学。可他后来竟写出了 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。 遗憾的是,他却找不到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小说。几次无果之后,海岩径直 找到了自己寄出稿子的一家出版社的总编。
总编看了看海岩,问他:“你写的是什么啊?,’
海岩回答说:“我写的是警察。”
“那你寄到其他出版社吧,我们社不大出这种写警察的作品。”总编说。
“写警察的就不是文学吗?”海岩反问道。
“其他出版社或许更乐意出,要不,我们帮你寄?”总编有一些不耐烦了。
海岩说•• “书稿已经拿来了,要不这样,您先少看一点儿,如果您咬一口,
觉得是石头,就不往下咬了。如果觉得是馒头,您就再咬一口。看完一章,您觉

得不能往下看了,您就退回给我,您看这样行吗?”
总编考虑了一下,最后同意了。
最终,海岩的作品并没有让这位总编失望,在阅读的过程中,他忽然发现自 己“咬到的”绝不是石头,而是香甜可口的馒头! 一个月后,这位总编亲自给海 岩打去电话,说这本书——《便衣瞥察》他们愿意出版,结果此书使海岩一举成名。
在总编为不想看稿子找借口时,海岩以退为进,巧妙请求总编尝试着看一下 自己的作品,给对方留足了余地,懂得为对方着想。一番话既合情合理,又善解人意, 让人无法拒绝。
由此可见,以退为进的交谈方式,是一种有效的策略。它表面是退缩,实质 是进攻。就像拉弓一样,先把弓弦向后拉,目的是为了把箭射出去。生拉硬扯是 不能取得好结果的,只有顺应对方的话题和心态,自然而然,顺理成章,才能退 得巧妙、进得有力。
不管遇到什么事,都不要跟人强硬争辩,而要学会温和商讨,让对方不知不 觉地接受我们的建议。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可行的方法。
先肯定后否定
不要急于否定对方的说法,而应先肯定对方想法的合理性,然后有理有据地 阐述自己的见解。比如我们可以说“您说的方法我很赞成,只是有一点我还不太
明白 ” “我很尊敬您,只是 ”等等。接着,我们可以具体说说理由。先
肯定对方,再提出不同意见,这样显得公正和客观,较容易被对方接受。
分析利弊再说话
由对方的观点推导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,在此基础上,再提出自己的意见。 为此在提出不同意见前,我们应考虑清楚,对方的意见弊端究竟在哪里?我们要 尽可能多地找出来,我们给对方的意见找的毛病越多,否定起来就越容易。值得 注意的是,分析他人意见的弊端要实事求是,要有理有据,不能无中生有,更不 能任意扩大。当我们要表达不同意见时,应用较温和的口吻来说,比如:“您的

意见是这样,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?您再想想。”或者这样说:“我们能不能 换一个角度来考虑?您看那样行不行?”先商量,当对方仍坚持己见时,我们再 用坚定的语气也不迟。
让他人替自己说话
为了避免尴尬,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观点和做法来替代自己的不同意见。有时, 有些话我们实在不方便直接说,不妨借助第三者。比如我们可这样说.•        “刘永他
们也遇到过这种事,他们就是这样处理的,结果倒不错,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一 下?”这样的话一出口,对方自然心领神会。
在与人交往时,不要一开口就是“不行” “不对” “不可以”等话,这往往 会让沟通很难进行。要想达成共识,每个人都要懂得让步的艺术。不与对方“争论” 而是“商讨”,这样效果会更好。

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争论是树墙,换位思考是搭桥